每月花不到1000块,她们在乡村探索本真生活|食日谈 Vol.12

银林农场,新老村民围坐在一起吃饭。

过去这两三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性,返乡种地、移居乡村这样的话题也成为媒体热词。

2022年的夏天,食通社来到广州北边的银林村,和这里的返乡青年和新村民们聊了两期播客。

银林村吸引了不少新村民来这里劳作、生活甚至互助育娃。在本期中,我们就和在银林村生活的两位“新村民”——年轻的静雯和子敏聊了聊,她们为什么选择来到广州这个乡村的农场中生活?她们开在农场里的咖啡馆经营得好吗?她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成本究竟是怎样的?

我们也想知道,乡村为她们提供了哪些城市无法提供的条件和环境?在农场的生活让她们的观念有什么样的变化?新村民和老村民之间能形成新型的社群关系吗?

所有这些疑问的回答,还有更多生动的、有趣的体验,都在本期节目之中,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对生活的不同想象。

本/期/嘉/宾

静雯

人类学流浪人,目前在广州乡村流浪,尝试“三分种地、三分人类学、三分赚钱”的“三三三生活”。食通社首届生态农业实习生,后作为撰稿人在食通社发表多篇文章。

子敏

游移在中澳之间,因好奇心读完中医本科,也在寻找朝九晚五还房贷之外的生活。在银林村里度过了疫情最严重的几段日子,跟静雯一起做Cafe茶饮,最近沉迷于学做饼干面包、打理果园。

本/期/主/播

天乐

食通社创始编辑、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作为一个关心食物,但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里人,一直在向农民学习。

王昊

食通社编辑。出差一路上道听途说,学到了各种二手农业知识。

子敏在农场咖啡馆的价目表前,这里的每款饮品都是她和静雯结合农场的产出设计的。
特色饮品:山间清泉。
农场食堂的菜单,这里欢迎搭伙,每天都有不同的主厨。
静雯(左一)也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组织了今年的广东丰年庆。因为疫情原因,丰年庆改在线上举行,静雯也转型成为“带货主播”,连线农友,展现农产品背后的故事。本周日还有全天的直播,详情见《2022丰年庆 | 最终与大家相见的样子》

时间轴

02:15 人类学硕士静雯想去许多不一样的乡村看一看,就这样来到了银林生态农场。

02:57 在澳洲生活又到回中国的子敏:从小还没有玩够,就要进入读书、毕业、还房贷的人生必然循环?子敏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决定出来玩一下。

04:36 四个人从各地汇聚在银林录一期播客,有种“萍水相逢”的神奇感——在银林你能碰到很多很多人,“和你碰巧遇到的人一起生活。”

06:12 在银林生活,工作是工作,休息时就休息,不会焦虑钱不够,安于现状,安于当下。

09:39 在生态农场开一家咖啡馆是一件很“小资”的事么?闷头开了三个月咖啡馆,净收入500块

16:11 在银林农场生活一个月成本多少钱?

20:17 替20岁就开始养老的年轻人问一问,你们不焦虑吗?“农场带给我的死亡教育”是什么

21:52 现场:跟随静雯和子敏,看看她们的招牌饮品是怎么用野生的橄榄做出来的

23:41 乡村田间地头、靠天吃饭的生活,究竟是大地的馈赠还是束缚?

26:42 在两位“新村民”看来,城市生活不快乐的根源在哪里:大家都要“快”,快了以后目的是什么呢?

35:45 赚了钱买东西,城市生活的消费主义是否是一种浪费的生活方式?

46:06 新村民和原生村民们相处得怎么样?虽然语言不通、价值观不同,不影响“荔枝吃到饱”的和谐邻里关系。

点击 此处 收听本期节目

扫描下方二维码

在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荔枝 | Apple播客

订阅「食日谈」播客

欢迎在各播客平台评论区留言,我们会不定期回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食通君微信小号,备注“食日谈”,进入播客听众交流群。

播客创作团队

策划:王昊

制作:晓晶

 播客封面:万琳

音乐:岜农

推文编辑:王昊

联络邮箱:xiaojing@foodthink.c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