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城市去务农,是心的愉悦,也是身的挑战

一、离开城市,转向农业

我叫李钰,90后,典型的北方姑娘。2022年,我做了一个决定,离开工程造价行业,转去从事农业。

2017年,我开始关注食物。已接触几年瑜伽的我,从周围习练者口中,听到饮食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意识到了一日三餐的重要性。

从那时起,除了应酬外,我很少去外面吃饭,尽量在家自己做,就连点外卖的次数也屈指可数。那时我独自在外地工作,为了能减少通勤距离,挤出做饭的时间,我租住到离公司最近的地方。因为外食的次数太少,当同学来到我所在的城市游玩时,我带她们吃饭的地点也是公司的同事带我去过的餐馆。

●在工作之余,我也曾做过瑜伽老师。

在一次旅行中,我了解到有机食品,也同时关注到食物背后的新农人。

食物是怎样种出来的?是谁种的?为什么要去种植?我第一次了解到一群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人,他们不仅深爱着农民这份职业,而且对农业的理念有着自己的信仰与坚持。这让我看到在附近的世界之外,还可能有种种突破与改变。

从此我的饭桌上出现了这些新农人种植的有机食物。表面上我经历的只是饮食习惯的改变,实际上却在改变着我的人生。处在焦虑与怀疑中的我,相信食物所包含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营养,更可能是一种精神食粮。

于是我决心逃离城市,转向农业,自此展开我的新故事。

二、朋友与家人眼中不同的乡村

在有机食物的微信群里,我报名了食通社的“生态农业实习生”项目,希望借此机会找到一家生态农场,亲身实践农业。

当告知家人与朋友我将前往农场,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途时,我收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祝福。

朋友们除了给我的勇气点赞支持外,也投来了羡慕和向往的目光。他们向我描述了自己理想的田园生活,就像李子柒视频的翻版:有花有草,有马有羊,整日品尝着亲手制作的美食果酒,与心爱的另一半静静等待日出日落。

其实在充斥着焦虑和不安的时代,李子柒的爆红不是一种偶然。年轻人期待安逸且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足以让他们抛却平日工作与生活中的烦恼。

在乡间既无需参与繁杂的人际关系,又可以吃到自己种植的食物,远离过度的买买买。在动手制作时,充分沉浸在时间流逝中,用不着在工作中一边“内卷”,一边恐惧未来。

●李子柒展现出的乡村生活固然美好,但是真实吗?图源:网络

显然,缺乏农业实践的朋友们已经“中毒”太深。他们对我说,如果自己混不下去了,就去找我种地,好像这是最后的退路,既可以疗养身心且又容易养活自己。

在到农场之前,我确实也怀着对农业诗意的期待。拥挤的闹市中,我无比向往清晨鸟鸣与阳光的温柔唤醒,夜晚黑暗中宁静与星光点点的默默陪伴,人与人之间简单淳朴的自然连接。我期待亲近土地的安全感、天地辽阔的自在感、万物生长的活力感、丰硕果实的满足感,期待自己可以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长辈们却认为我在异想天开地胡闹。做了一辈子农民的爷爷说,种地就是干着又脏又累的工作,却过着又穷又惨的生活,有可能还结不了婚。现在的年轻人都避而远之。

●山西老家收玉米的场景。因为雨水太多,机器下不了地,只能靠人工搬运。躺在地上的就是我。

在农场实习期间,我也遇到过类似的观点。年长一些的师傅们与我闲聊,说上过大学的人,就应该坐在办公室里挣大钱,种地这种活是年龄大且对社会没有太多利用价值的老年人才会去做的苦差事。一些初次见面的会员询问我:“是农校毕业来实习的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工作呢?年轻人不努力工作为什么跑来种地?”

为了消除爷爷的顾虑,我曾联系山西永济的一家种植桃子的有机农场,并让弟弟开车带着一大家人来到这里。爷爷看到满地过腰的杂草,认识了研究生毕业的桃园经理人,并品尝了洋溢着香气且滋味十足的油桃。他也亲眼见识到做农业的新方法。

我也会经常给爷爷讲述我了解到的各种信息,包括化肥农药的危害、有机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国家“返乡创业”及“助力脱贫”的攻坚政策,及各种新农业的发展模式,这才让爷爷的态度慢慢缓和下来。

●最初的记忆里,许多农业的经验都来自我的奶奶。饥荒的年代,她曾两次饿晕,被一口水救活,所以总是把小时候的我喂得很饱。

三、农场生活,又累又满足

但对于我来说,仅凭他人的介绍了解农业还是不完整的。只有亲身深入其中,才会发现自己和农业的联系,产生更深的理解。于是在2022年3月份至6月份,我开始在上海乐田海湾农场的实习生活,期间遇到疫情,刚好体验了三个月的农业劳作。

初到农场,我首先感到的是农事带来的疲惫。

刚开始,我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劳动时我充满着力量,把自己当成一台机器,各项任务都想迅速完成。但没过几天,身体就开始僵硬酸痛。每天睡下都不想起来,只想休息。

但农事不等人,植物的生长却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停止。正如圣经所说:“地还存留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就永不停息了。” 农场的工作也是如此,收菜、撒肥、翻地、种菜、除草,地里总有干不完的工作,如此魔鬼循环,日复一日。

●上:采摘后,和共同实习的小米一起运菜箱。下:上海封闭前,为了给会员紧急备菜,我们也曾挑灯夜战。

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只有下大雨时才可以休息一下,待雨变小后,就得穿上雨衣继续劳作。原来以为能够避开城市忙碌的生活,但没想到农业也如此“内卷”,渐渐地我的身心也被消磨得懈怠了。

但是在疲惫与懈怠之余,农场生活的满足感也慢慢浮现出来。

因为三月份上海突发疫情,农场的会员封闭在家,无法亲自来采摘,一段时间内快递也难以发货,导致大量蔬菜滞留在地里。我们的餐食也大变样,韭菜、西葫芦、洋葱、黄瓜,每种蔬菜都被开发出各种吃法。

●和阿姨、小米一起包饺子,作为来到上海的北方人,我也成了农场的面点师傅。

比我们吃得更幸福的还有农场的小动物们。它们也吃上了新鲜蔬菜,发出津津有味的声音。看到动物被自己喂养后不断长大,让人满足感瞬间爆棚。吃饱了的小动物们也一刻不停,繁衍后代,小猪由几头变成几十头,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扩大猪圈。

但凡有一段时间没有去看植物和动物,它们就会长大好多。这让我也突然意识到,任何事物每时每刻都在成长,即使我们并没有观察到,动物和植物如此,我自己也是。而我总是担心自己在日复一日的循环中没有任何变化与成长,天天唯恐自己落后于他人,反而产生过多的焦虑。其实有时我是在以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又无法实现,只能徒增负累。

最开始,我还设想坚持每天在晚饭后读书学习,即使被疲劳的身体带到床上,也继续挣扎不让自己入睡,谁知第二天更加疲惫。因此一个月后,我决定不能再这样继续,不如顺应自己的身体状态,干活就好好干,累了就去休息,不再折磨自己。

那时田间出现的每朵鲜花也留下了我驻足放空的时刻。我不想知道它是什么花,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会在这个季节出现,只想与它当下的美多呆一会,感受自然的神奇与静谧。每当完成一天的劳作,抬头望向天空,那种平静与舒适感让我很是满足。这也许就是农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魅力吧。

现在回忆起那段隔离时光,就像另一种奇妙的人生体验:没有太多想法,每天就是吃饭、干活、睡觉,很是简单纯粹,以至于对时间的流逝也没有察觉。

、亲近自然也是需要学习的

在我逐渐习惯农耕生活的节奏后,6月1日,上海解封了。

往常就有不少会员来农场度过周末,解封时刻,在家里闷得太久的上海市民更是向往室外活动。因此在紧接着而来的端午节,会员们举家开车前来农场。

●乐田海湾农场的活动,主理人袁老师给小朋友讲解果树套袋。

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我也发现,会员们虽然身处在同一片土地上,却对自然和农业有着不同的解读。在农场你可以看到:

● 一个小朋友死活不愿意从妈妈怀里下来,双手紧紧攥着妈妈的衣服,只因为他觉得泥巴好脏。

● 一位农场的会员向我提出意见,说农场的路面应该铺上水泥,还应该有一个区域专门销售一些商品,譬如防晒工具、灭蚊工具、基本生活用品、各式水果零食、中西快餐等。

● 一天早上天空较阴,我没有进行任何防晒措施,在地里给西红柿搭架,却听到一旁的会员严厉斥责她不到八岁的女儿:出去玩为啥不带遮阳帽,不知道阳光直射会损害皮肤吗?会让脸上长斑吗?这时我看到这位妈妈从头到脚都遮挡得很是严实,丝毫不给阳光任何直射的机会。小朋友默默戴上遮脸的防晒帽,然后才去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但是其他小朋友却没有任何防晒措施。

● 一位非会员到农场体验,却说没啥意思,既没有超市,也没有各种娱乐设施,如同观光游客一般在农场的各个角落走马观花。

但你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做法:

● 一些会员来到农场,就会带着小朋友去自家地里除草、翻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并不认为这些只是农场员工的工作。

● 有位会员将农场作为放下焦虑、解开情结、降低孩子暴躁情绪、散养孩子与放空自己的绝佳圣地。

● 在农场玩耍一天的小朋友,傍晚回家时,哭闹着不愿意离开,最后只能由父母强行抱走。一些会员朋友更是把农场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并将这种快乐分享给周围的家人与朋友。

但回想我自己,也曾经历与自然越来越亲近的过程。

以前的我,看到做农业的朋友,总觉得他们席地而坐很是不净。夏天一到室外,我都会涂上防晒霜,生怕自己变黑变丑。

但当接触有机农业后,我许多的纠结也就自然放下了。我变得无比喜爱土地那独特的味道,被土地那种神秘的力量吸引着,毕竟我们日常的耕作都需要土地的支持。现在的我不仅会随便往地头一坐,还会躺在草地上与狗狗玩耍,感受与大地融为一体的感觉。面对阳光,我不仅放弃防晒霜,如不是长时间在外面暴晒,也不会带防晒帽。

●农场的狗狗豆豆早已经成了我的好朋友,独自一人时也有它的陪伴。
●农事之余也不要忘了放松身体哦,和狗狗一起来个上犬式。

五、新的旅程与希望

实习之后,我还是时不时会收到朋友羡慕的话语。农业的劳苦与收获,他们却没有真正体验过,或许也很难理解。

但对于我来说,在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曾经的一些幻想被打破,我却在其中真正理解了生活:农业和其他行业没有太多不同,无论身在哪里,从事何种职业,生而为人的种种烦恼问题,始终都是需要面对的。

农业固然可以抚慰精神:繁忙工作带来的紧张可以在农事的简单劳作中治愈,迷茫与不安也在大地的踏实与包容中落地。但和其他职业一样,农业并不是简单远离烦恼的避难所。还是要脚踏实地,回到本源,从一颗种子的种植中去发现,去探索。

今年六月份,实习期满,我也离开了乐田海湾农场,来到另一家农场开始新的尝试。我清楚地知道,这条农业探索之旅道阻且长,或许幻想会破灭,但路上也会有新希望的出现。

●来到湖北虚心谷的谦益农场,这段旅程又会带来怎样的收获呢?

食通社说

许多年轻人怀抱着田园生活的理想,想要尝试离开城市,重返乡村从事农耕。然而,真实的农业生产究竟是怎样的?农耕生活究竟能给人带来怎样的精神价值? 

本文的作者李钰讲述了她的经历和体会,希望能够引起你的共鸣。我们也希望更多对农耕生活感兴趣的朋友,去亲身体验。

这也正是李钰所参加的食通社“生态农业实习生”计划所希望做到的:既帮助有志于从事生态农业的年轻人找到成熟的农场,学习农业知识和技术,总结和传承资深农夫的经验,同时也解决农场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第一期项目已近结束,未来我们还将支持更多实习生去往农场,敬请期待。

●“生态农业实习生计划”的结业时刻,李钰和导师袁清华。图片:多多

食通社作者 | 李钰

一枚典型的北方姑娘,正探索着新的生活方式。

如无特殊说明图片均来自作者

编辑:王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