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蔬菜?就看叶子是否“亮、挺、厚、韧”。
如何从外表判断蔬菜的质量呢?看叶子是否“亮、挺、厚、韧”,北京小柳树农园的农场主柳刚在务农十年后,如此总结。这也能形容他种出来的蔬菜——叶片光亮、植株挺拔、触感厚实、饱满有韧度。
他的菜不仅好看,也好吃。不管是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摊位,还是亲身来到农场,聊到尽兴,柳哥都喜欢把生的,甚至刚从地里挖出来的蔬菜递到你面前:“尝尝这个,很好吃。” 起初,你会犹豫不决,菠菜、盖菜、芦笋、西兰花、芜菁,这些蔬菜都能生吃吗?
咬上一口,你会发现,这些蔬菜不仅汁水充足,而且味道饱满,不同层次的清甜、辛辣、芳香,在口中绽放。从怀疑到欲罢不能,足以让人体验到食草动物的幸福。
那么,“亮、挺、厚、韧”又美味的蔬菜是如何种出来的呢?
春节刚过,作为食通社的项目官员,我和几位报名我们生态农业实习生项目的伙伴拜访了京郊小柳树农园。
秘诀一:优质品种,悉心育苗
2月的北京乍暖还寒,柳哥却在暖棚里穿着短袖T恤,忙着备菜。刚进去没多久,我们也穿不住身上的大衣了。小柳树农园的两个暖棚是夯土墙,棚身很高,进去非常敞亮,将近中午,棚内温度也有30度左右了。
冬季蔬菜主要产自这里,一个棚的蔬菜品种超过十种,好几种生菜、羽衣甘蓝、萝卜、土豆、盖菜、香菜、油菜等……暖棚中间培育着三月份露天种植的各种蔬菜苗。密密麻麻的洋葱苗长得像小香葱,柳哥请农场的阿姨把上半部分细细的嫩苗剪掉,好让洋葱长得更壮实。
“育苗这么密,不需要间苗么?”我用我的种菜经验给柳哥出主意。
“我们的种子特别贵,这些洋葱种子就要好几百块,间苗太可惜了。这样剪,我可以把剪下来的部分拿回家做菜,剪上三次就差不多了,不浪费。”
选择好品种是种出美味蔬菜的秘诀之一。和一些生态农人不同,柳哥并不追求全部自己留种,而是选择外购优质种子。他说,农家种虽好吃,但一来不能保证品质稳定,二来留种育种要占用大量精力。“选择品质好且稳定的种子,把专业的事留给专业的人去做吧。”
秘诀二:多用机械,少用人工
出了暖棚,我们又来到农场的冷棚。所谓冷棚,就是没有夯土墙,只有钢架结构和塑料膜的大棚。一些蔬菜还会额外附加一层塑料膜用来保温。
温度没法和暖棚相比,但适合对温度要求不高的越冬叶菜,如菠菜和青蒜。这里的菠菜从十一月份一直供应到了二月份,很快要卖完了。
一位农场工人正在冷棚里忙着翻土。
“您别用锹翻了,一会用翻耕机来弄,您可以去把那边棚的菜收一下。”柳哥赶紧嘱咐说。
原来负责操作机械的张师傅暂时不在,要等他忙完别的再来这里翻土。
“机械到不了的地方再手动挖。”柳哥解释说。他非常反对在可以使用机械的地方还要人工作业。“如果用人工,一方面工人很辛苦,一方面效率低。如果都用工人来做,我得多雇多少人呀,用工成本也高。”
从人力上看,小柳树农场确实非常精简,八十多亩的农场,大半是蔬菜,却只有柳哥和三位工人常年照料。
“我们农场除草也靠机械,机械走完一遍,剩下一些特别小的草,也基本不用去管,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在农场的进门处,摆放着十几种农场机械,都是适合农场需求的小型机械。
买不到合适的,柳哥就去国外的网站上找图纸自己改装。今年,他改造了翻土的自卸铲车,原先铲车宽度有一米三,改造后仅80厘米,行距变窄,就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他还在改造一种带有喷雾装置的机械,可以自动上下水。
“做农业也要动脑筋,光拼体力是不行的。”
十年下来,这些机械一共投入了十几万,跟一些农场动辄几万元的农机相比,这笔投资的性价比着实很高。
秘诀三:落叶堆肥,改良土壤
大棚外的土地光秃秃的,这是北方冬天的常见景象。只有几块地覆盖着厚厚的落叶,用来给下面的越冬大蒜和豌豆保温。和许多生态农人一样,柳哥很注意利用农场内部的资源,每年也会把落叶和秸秆打碎翻进土里,让养分循环起来。
在农场门口则另有一个占地一亩多的落叶堆。这是美味蔬菜的另一个法宝——树叶堆肥。落叶堆里是从附近收集的园林落叶,发酵一年就可以使用。
柳哥坚持只用树叶,不使用动物粪便堆肥。一方面,农场不做养殖,外购的动物粪便存在兽药和重金属的残留风险,还可能携带虫卵。另一方面,柳哥认为,动物粪便含氮量太高,而土壤中过量的氮对蔬菜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反而会导致一些病菌类疾病,柳哥形象地把它们称为植物的“富贵病”。
经过长期改良,农场的土壤越来越好。即使现在是冬天,踩在土地上也感觉是松软的。
去年,北京下了几场特大暴雨,许多农场遭遇水涝灾害,损失惨重,小柳树的露地区域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除了因为起垄的蔬菜地势高,更重要的是土壤的团粒结构好,保水保肥,排水快。雨停了以后,小柳树农场的土地积水很快退去,但相邻的常规农场,却积涝成灾。
理想:靠种菜,一平米收获100元
来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买菜的顾客常常能注意到,小柳树的蔬菜从来不称重,都是按份销售。因为品种不同,甚至随着季节不同,份量虽略有差异,但定价相同。每天早上,柳哥和工人都需要按照当天的需求,把菜分装到小塑料袋里。有时收获的菜多,每一份就多装一些。
柳哥说,这样做省去了散装称重的麻烦,减少了他的工作量。对顾客来说,小包装干净保鲜,也更方便。
分装完毕,柳哥就会开车把菜送进城。他的销售渠道除了供应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以及市集社区店外,还有一些餐厅和家庭的宅配。因为小柳树蔬菜品质好,每年的客户数量一直稳定上升。
和普通的农民跟随市场定价不同,通过这些渠道,柳哥自己有定价权。当然,蔬菜的定价也不是拍着脑袋来的,柳哥自有他自己的精打细算。因为按份销售,只要简单计算一平米能种出几份菜,一份菜买多少钱,就可以得出农场如何才能实现盈利。
柳哥认为,按照土地使用率70%计算,一平米的理想产值是100元,虽然目前还只能达到60元左右。而他认为,想要做到这个目标,需要在生产管理上更加精细。
土地里的波折
这些经验的积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十年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柳哥决定离开从事进出口贸易的日企,弃商从农。尽管之前从来没有务农的经历,但是通过阅读中文和日文的农业书籍来自学,加上几年来在农场的实践,他慢慢摸索出一套农场种植和管理方法。
说起来,十年务农也并非一帆风顺。光是土地,小柳树农园已经换了三处。最初的一块地甚至还有餐厅和接待设施。
“那个时候花了好多钱,光餐厅的地砖,不算人工就花了一两万。“
虽然投入大,但是前两块地都没能续租,第一块地产生了纠纷,第二块地被征用。每到一处,基础建设、土壤改良等等都必须从头做起。柳哥也打消了做接待的念头:“后来慢慢发现农业生产是自己擅长和喜欢的,别的也没有精力折腾了。”
柳哥说,现在这片土地会比较稳定。当地农业部门每月都会派人来农场考察、拍照,把小柳树作为生态农场建设的典型案例。去年,农场还拿到了40亩蔬菜的补贴款。
他也希望将来可以开第二家、第三家小柳树农园。“现在很多菜供不应求,比如我们很好吃的大葱,到了12月份就卖没了。如果开第二家,我会把品种搭配做得更好。少种一些大家都有的品种,多种一些我的特色品种,每块地有所侧重。”
做农业的三年之期
柳哥说,农业这个行业,尤其是有机农业,见效慢,学起来也慢,而且特别依赖经验。
以土壤为例。土壤每年每季都有差异,因为肥料的投入,管理体系,采压的结实度不同。气温、气候等影响因素也要综合考虑。如何针对不同的土壤状态浇水、施肥、管理,这些都需要农人形成自己的判断。
因此,摸索出农场经营的诸多门道,大概需要三年的时间。柳哥说,假如一个人能挺过这三年最困难的阶段,也就能判断自己是不是真正适合这一行。
如果在经营自己的农场之前,先去一个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农场学习,可以把这三年的时间缩减一半。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许多人坚持不下来。小柳树这片土地之前的主人也去柳哥的农场学习过,但是做了不到一年就放弃了。
“所以说,做农业对人的意志力是很大的挑战啊。”
尽管柳哥不断提醒旁人做农业又苦又累,但他自己也说,比起以前坐办公室工作,还是做农民更有意思。农民就像工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精进手头的工作,这才是适合个人经营的事业。
就这样,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转眼间,小柳树农园已经迎来了它的第十年。
食通社说
柳哥去年也曾经在食通社的分享会上讲解过他的种植理念和技术,详情请见B站上的分享会回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3411B7uL
食通社作者|马小超
食通社“联禾计划”项目主任。喜欢种菜、堆肥和发酵食物。
编辑: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