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钱做了这么多数据化项目,为什么农户还在“赌”天气和行情?

食通社说

昨天食通社的文章《为什么区块链不能解决当代农业的痛点?》收到了不少反馈。

有读者认为,农业区块链的失败并不是区块链本身的问题,而是配套的技术手段没有跟上。但也有人评论,技术不能越过产业最底层的逻辑导致变革,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

更多的读者则想起了地方政府推行过的和区块链类似的农业项目,投入很大,但回报甚微,浪费公共资源。而农民的生产方式也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我们的伙伴机构,关注可持续渔业的“智渔”的创始人韩寒也加入了讨论。她提到,智渔也曾经开发过渔业的信息化工具,他们发现,数据并不能直接产生价值。许多数据收集起来,决策部门不知道如何使用,底层在采集数据时也存在诸多困难。对他们来说,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我们今天转发一篇智渔的旧文。看看在真实的渔业信息化过程中,到底会踩哪些坑。

智渔最近也在招聘,感兴趣的小伙伴请点击此处

“没有数据就没有管理”,行业数据,尤其是一线生产数据的缺失,是水产养殖行业风险居高不下,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幕后根源之一。

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对于缺少数据的养殖生产环节的引导和管控往往力不从心,各种行业风险和环境风险也由此而来。

那么,对水产养殖而言,到底哪些关键数据能有效控制养殖风险,影响养殖生产效率,决定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呢?

一、为谁收集数据?

这个问题对于区域管理部门和对于养殖户而言,答案显然不一样。到底什么是现阶段最需要的数据,其实需要分层次、分角度来看,区分数据使用主体和目标。

这些年,借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东风,水产行业没少谈“数据”。但是,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没有明确首先是谁,在什么场景下,用来做什么的“数据”。

企业砸了不少银子,政府也花了不少纳税人的钱,催生了一大堆的数据化项目和产品,但为什么我们依然莫名其妙地吃着来路不明的鱼,养殖户也依然稀里糊涂地“对赌”着行情与天气?

很多被评为“优秀”、“示范”工程的水产养殖信息化项目,那些被营销捧上天的数据智能设施,你若有幸登入其后台数据库里看看,不是停滞在几年前的初始导入数据,就是为了迎检或秀给客户做的假数据、静态数据,真正来自用户的真实数据寥寥可数。

而这往往是因为数据采集前端的设计不符合用户习惯、不适应场景需求,后端的数据库结构和逻辑也并不是为生产流程服务,一厢情愿地高估了数据提供者(采集者)的使用意愿和能力水平,产品过于复杂。

二、养殖户关心什么?

那么,除了通常能想到的价格、成本等信息,还有哪些信息是跟养殖户利益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其主动收集或高频使用的信息呢?

比如,位置信息,意味着养殖池塘的选址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在生态红线范围之内,周边有没有污染源或敏感地带等就是一些最基本的数据,也会影响到养殖户是否可以长期持续的开展养殖生产。

●罗非鱼养殖示范户在地图上确认自己鱼塘的位置。

而在养殖投入品管理的过程中,饲料成本占到养殖成本的70%左右,喂少了鱼儿长得慢,喂多了吃不完浪费,而且剩下的饲料沉积在水里,就会造成氮磷超标,水体富营养化,鱼也容易生病——所以,投喂数据也很关键。

其次,养殖的水质数据,包括水温、水色、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等,最直观反映了鱼会不会生病,也就关系到用药和药残超标的概率。

在推动AIP项目的过程中,智渔和孵化出来的行业协会一起,识别优秀养殖户,梳理养殖流程,通过引导其它养殖户规范养殖记录,提供纸质的记录手册,通过微信群在技术员和养殖户之间分享等,做了全方位的尝试,但获取的数据和信息依然很零散、孤立。

随后,智渔通过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搭建多方协作平台和机制,推动产业链的数据共享和信息集成,同时引入智能设施,如自动水质检测设备开展相关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市场、金融等机制探索基于数据的多元应用。

●海南罗非鱼养殖提升项目(AIP)的多方合作机制示意图。

但即便这样,养殖生产一线数据还是难以便捷的记录和存储下来,如何应用于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那就更难了。

三、养殖户的需求是什么?

如今,智渔将更多的工作聚焦于生产一线,倾听来自养殖户的声音,跟养殖户、技术员一起跑鱼塘,了解养殖的日常工作。

例如,智渔跟海南“鱼仆”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团队合作,融入技术员队伍,守着养殖户一遍遍观察、沟通,充分理解和追踪用户需求,一起探索如何让塘头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更方便快速地被记录和被分享的新方法。

这就必须围绕“用户需求”出发,不是监管者、局外人的视角去设计工具,而是让“信息化工具”首先服务于养殖户和技术员。

比如,我们发现养殖技术人员在塘头测水时,手可能是湿的,通过手机屏幕输入数据做记录非常不方便,可能滑屏选择或者语音输入更合适,但是,如果不亲自下鱼塘,数据产品设计和开发人员很少会关注到这些细节需求。

除了开发基于一线用户导向,解决养殖户和技术服务人员需求的信息化工具,智渔还通过跟中国人保财险的合作,创新性的开发海南省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以数据支撑保险产品在行业的应用,以金融服务支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该保险产品以保障罗非鱼养殖户的收入为目标,将水产养殖环节中对于关键风险控制点的管理要求作为保险的准入门槛,同时将养殖过程的数据管理作为保险服务的基本要求,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养殖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此外,通过该保险保障养殖过程中由于任何非人为原因造成的养殖收入损失,包括异常天气、病害、价格波动等,有保底的收购价格保障,同时可以享受相应的金融支持,如保费补贴等。

我们相信,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让行业能对风险有效的进行管理,具备较强的风险应对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关键在于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智渔希望通过为行业的一线从业者提供好用的信息工具,培养其使用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共享,信息集成,从而为外部资源,例如金融手段的介入创造条件,也为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创造条件。

撰文:云虹/智渔

本文授权转自“智渔” 文中图片均来自智渔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