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12年,初代留守儿童用一座生态农场重聚一个家|食日谈Vol.32
北京三月的一个大风天,我们在食通社办公室和从四川亮亮农场远道而来的唐亮回顾了他的十二年返乡路。
唐亮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西南大学生物科学系毕业后,唐亮找到了一份收入稳定的白领工作,却在几年后做出了一个不寻常的决定: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到老家成都金堂县创办亮亮家庭农场。
最开始只有自家的几亩地,到后来面积逐渐稳定在30亩,亮亮农场堪称“小而美”的典范。
唐亮结合家人的生活需求和外部市场需求,按照“金字塔”结构进行生态种植:顶部是外销的经济作物小黄姜;基部的生鲜蔬果供给自家;中间层的辣椒、花生、胡萝卜等农产品则既能自用,也可销售,十分灵活。
这样一个小规模生态农场,能让11口人的大家庭安居乐业吗?
根据唐亮2018年披露的家庭账本,农场的人均月收入约为2000元——在城里人看来或许有些匪夷所思,唐亮一家却生活得越来越幸福。这不仅得益于乡村养老育儿的低成本,也离不开唐亮为聚拢家庭、调解家庭矛盾做出的不懈努力。
我们还会听到唐亮讲述回乡创业的初衷:他和弟弟曾是留守儿童,不想让下一代也背负同样的命运。十二年间,一个小小农场逐步发展成今天的亮亮农场,聚合了整个家族,打造了一个温馨而有意义的生活空间。
除了“做生态人、聚生态家”,亮亮农场还致力于建设生态社区,为村里的孩子提供免费公益课程,并修建了长椅、小广场等公共空间,带动更多力量为村庄增添生机和活力。
作为食通社生态农业实习计划的农场导师,唐亮已经接待了两届实习生。他还发起了牛角堰乡村生活合伙人计划,无论你是想体验农场生活,还是入行生态农业,都可以听听唐亮对年轻人的建议。
点开本期节目,听听唐亮的分享探索生活的意义,思考生产与生活的关系,让我们一起回归初心,以生活为中心吧。
本/期/嘉/宾
唐亮
85后,亮亮农场主理人。先后在小毛驴市民农园和分享收获工作学习,2013年返乡创办亮亮家庭农场,践行友善农耕,凝聚乡村家庭,探索贴近生命本质的乡村生活方式。
本/期/主/播
泽恩
很少当主播以至于忘记在节目里介绍自己的食通社编辑。特别庆幸有一份可以出差拜访各地生态农友的工作,希望这个行业能走得更好更远。
天乐
食通社创始编辑,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一个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充分尊重食物生产者和劳动者的吃货。
时/间/轴
02:43 对外出品小黄姜、辣椒面等生态食材的亮亮农场,也在生产给自己吃的蔬果肉蛋,让农场十几口人自给自足
05:40 唐亮的家庭账本:每月人均收入2000元。有城里的朋友会问,啊 这怎么活啊?不过唐亮和家人们好像生活得也挺开心
07:04 从生物系毕业、在大城市工作,为什么唐亮在12年前会选择返乡做农场?唐亮说,这可能要从小时候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和弟弟成为留守儿童说起……与其说是经营农场,不如说是经营家庭。
12:24 带着3万块钱就回乡做农场,这够吗?
14:33 唐亮的小小农场,是怎么一步步把离散在外的一大家子亲人拉回来?还娶了太太有了可爱的孩子
18:45 “为什么在乡村就不能好好生活?”返乡十几年,唐亮的家人们在自家农场里慢慢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滋养了彼此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带给人的价值感无法只用2000元人均收入来衡量
25:13 在年轻人纷纷讨论“断亲”的当下,唐亮为什么要聚合大家庭?怎么样才能把家族聚合在一起,又让大家各自有独立的空间?
26:38 亮亮农场的经营秘诀:怎么卖菜?需要扩大生产吗?我们还可以在乡村做些什么?
35:51 建设生态社区:除了农业,唐亮和家人还为村里的孩子提供免费的公益课程、给村里修可以让老人休息的长椅和小广场。不仅可以照顾家人,还可以为自己的村庄也多做一点。
40:27 作为食通社生态农业实习计划的导师,唐亮和亮亮农场也接待过好几位年轻的实习生了。对于想要来农场体验生活的年轻人,唐亮有什么建议?
46:24 从一个农场到多个农场,从一个家庭到一个社区,唐亮对当下和未来有什么期望?
54:13 “以生活为中心,一切都要为生活服务,生产也应该为生活服务。”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似乎都应该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让一切回归初心。
扫描下方二维码
在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荔枝 | Apple播客
订阅「食日谈」播客
欢迎在各播客平台评论区留言,我们会不定期回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食通君微信小号,备注“食日谈”,进入播客听众交流群。
本期播客创作团队
统筹 制作:晓晶
封面:万琳
音乐:岜农
编辑:泽恩
联络邮箱:xiaojing@foodthi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