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通社说 2022年,或许已经成为国人关注气候变化的元年。经历了夏季的高温干旱与暴雨,反常的天气仍然没有结束。时至10月,湖南和江西的旱情仍在继续。 但正如三和雨顺的李哥经常引用的一句古语:“良农不为…
“吃牛肉不环保”、“规模化养殖造成污染和土壤退化”……在以消费工业肉为主的欧美国家,这些论述几乎已经成了社会共识。 但养殖一定等同于工业化养殖吗?这些年的研究让我发现,还存在一种更环境友好的养殖方式,…
“虽然武力可以征服、毁灭、创新和改变(中国),但它对于揭开一个过去比现在还要先进的国度的奥秘是无能为力的,而我们那时候还几乎处于蛮荒时代。” 意大利养蚕人&探险家 G·B·卡斯塔拉尼 “中国养…
一、乌珠穆沁羊评选会 过去一年,我参加了《游牧的智慧》读书会,也没少吃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卖的羔羊肉,因此知道了东乌珠穆沁旗这个地名,和生活在那里的牧民都兰。 9月有机会去内蒙时,我便想去他们家拜访。都兰…
今年8月份,一则《离谱!商家为带货竟让鸡蛋长树上》的央视新闻报道引发关注。鸡蛋当然不可能长在树上。原来,这是一些电商卖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违反常识整活儿。问题来了:为何卖家会做出这等侮辱自己和消…
这一期「食日谈」节目里,食通社的天乐和王昊依然人在路上,和嘉宾罗立双一起拜访农友。在途中,罗老师向我们谈起了他自己的故事。 曾经从事农资推广的罗立双,因为看到广东有大面积柑橘类果树患上“果树癌症”黄龙…
食通社说 今年夏天,长江流域罕见的炎热天气让人们感觉“蚊子变少了”。极端高温不仅会让人体中暑,也会影响昆虫的活动。 昆虫活动的变化又会对农业造成怎样的影响? 在食通社联合自然之友主办的《地球不在乎》读…
一句“民以食为天”揭示了饮食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而这句话放在意大利恐怕也丝毫不违和。 意大利和中国的饮食文化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即使被快餐化到只剩其百分之一的精华——意面、披萨和炒面炒饭——也仍然能…
丝瓜秧不负我望,金黄花朵涌动的绿屏比想像中更好,挡得住目光,八面来风和日光月华通行无碍,自由流淌。 一、由吃瓜想起的往事 吃,是这片丝瓜给我的意外惊喜。先吃花,吃货爱拈花惹草,丝瓜花可以混在蛋液里,再…
今年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温、干旱和洪涝,在不断刷新人们对极端天气认知的同时,也让气候变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退潮,大多数城市人也许会回归正常的生活节奏,仿佛并没有发生什么。
28岁的山西平陆小伙张源,今年决定重返乡村。 从2017年开始,张源做过的几份工作都和互联网相关。他和朋友一起代理过县城的外卖平台配送点,也在运城市盐湖区搞过团购。 去年开始他又玩儿上抖音,开始学习拍…
“吃蘑菇”好像是生活里的一件小事,但是提到去云南吃“菌子”,似乎是一件又神秘、又昂贵、又好玩的大事。无论是松露、松茸,还是其他不常见的“菌”,这些来自云南的“野生菌”伴随着日渐发达的冷链物流体系和一系…
食通社说 当公众在讨论每日优鲜的倒下时,曾经辉煌的菜市场似乎被人遗忘了。 人们的消费习惯在改变,超市、电商、外卖,都在分流菜市场的客流。大城市中的菜市场也越来越少,相继或被关停、或被改造。 “灵活”与…
种子是农作物的源头。通常的次序是从种子到餐桌:种子、种苗、农作、收成、餐桌。原来我一直是这么想的,成为农夫之后,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因为瑞岩,我开始了“从餐桌到种子”的乾坤大挪移,从此百无禁忌,各种…
“站在挡水坝上,蓄水沟水满了,高粱全倒了。那红红的高粱穗,坚强地昂着头,让果实不浸泡在水里。” 这是8月19日一早,河北滦州糯米庄村三和雨顺农场的李技栋发出的一条朋友圈。
菜市场正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吗? 作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公共服务设施,菜市场似乎越来越远离我们的生活。人们的消费习惯在改变,超市、电商、外卖,都在分流菜市场的客流。而大城市中的菜市场也越来越少,即使…
在跨国航班只需要十几个小时的今天,要花整整两天才能抵达的山村似乎离我们很远。 八月初,我从北京出发,下了高铁、搭上拼车,翻过盘旋曲折的山路,途中做了三次核酸,终于在两天后到了甘肃陇南的深沟村。
我从7月11日开始加入美团外卖。到8月10日,共计工作了31天。 回看这段时间的经历,除了手上留下的黝黑的晒痕以外,有第一次送单时的快乐、有持续工作的煎熬、有大雨爆单时的慌乱、也有摔车时的崩溃和泪水。…
生活有多少种可能性,就有多少种职业和爱好。而许多年轻人已经发现,这些可能性并不局限于城市生活中。 年初,食通社的《联禾计划生态农业实习生招募》一经发布,就收到了到几十份城市青年的申请。半年时间里,入选…
一、种不下地的红薯 家住广州从化乐明村的小玉姐,一向以美味的红薯干在圈子里小有名气。但今年小玉姐家的红薯种得格外迟。 7月30日一早,我们抵达从化乐明村时,广州正在经历1951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