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通社说 随着商业化的种业日渐发达,农家种、老品种越发边缘化。它们的消失,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更意味着多样的地方饮食传统与文化的逐渐衰败。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保种人意识到了农家种的重要性。在科学方法…
本期节目,是食通社负责气候变化与生态小农调研的启华和两位嘉宾在内蒙古阿拉善的沙漠里录制的。2022年8月末,三个人坐在腾格里沙漠绿洲里的一棵大树下,你或许能在背景声中听到呼呼的风沙,鸟叫的声音,时不时…
今天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主题毫无悬念地又是乡村振兴。当乡村工作连续20年成为一号文件的主题,无论是媒体、公众还是政府,总得搞点创新,“找找亮点”。过去几年,艺术参与乡村振兴,就是这样一个亮点。而源于日…
2021年,暴躁老农在线种地的真人秀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的第一季在豆瓣获得了9.6分的高分。今年2月10日,这部剧的第二季又要开播了。 曾经主持过世界上最有名的汽车综艺节目《Top Gear巅峰拍…
食通社说 农业究竟如何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食通社已经陆续发表了多篇文章。今天分享一位一线种植者的心得体会。赵飞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加入从事有机种植的平人农场,在北京昌平和山西灵丘两地负责蔬…
2021年底,还在上海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我,看到了食通社“生态农业实习生项目”的招募信息,像是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 报名通过之后,我选择了四川眉山的遇见农场为实习目的地。很不巧,赴川之前我遇到了上海封…
对大多数人来说,2022年像坐“过山车”一般起起伏伏。 食通社的同事们也和大家的心情相仿,工作计划从2021年“上山又下海”的雄心壮志,变成了提心吊胆的惴惴不安。
2022年,食通社的播客“食日谈”上线,并在这一年播出了12期。在过往的文字和活动之外,食通社终于可以用声音的媒介和各地的朋友们交流。令我们最开心的是,有1400多位听众在平台上订阅了我们,特此感谢。…
先锋物种在生态系统率先生根之后,会逐渐改善这个系统的容纳度,然后就会有越来越多其它的物种开始进入系统。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增加,也是先锋物种被边缘化的过程。 —— 先锋物种,一个生态学概念 一 差不多1…
在疫情中被“憋坏”的人们期待着亲近自然。在城市的周围,野餐、露营、自然教育越来越流行。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之中,“乡土”和“自然”对于当下的中国家庭和孩子们来说,到底是一阵风的流行,还是返璞归真? 疫情之…
十一月初的敖德萨还没有陷入大规模的导弹袭击和断电危机,街上的商铺也都正常开着门。农场主阿列克谢(Aleksey)约我在市中心的一家咖啡馆见面。 阿列克谢所在的农场位于敖德萨附近,据他说有1000公顷的…
一、到农场去! 成都回昆明的路上,穿过很多长长的隧道,手机信号若有若无,像我此时的心境一样忽强忽弱。上一秒我还在成都生活市集上帮亮亮农场卖丝瓜,这一秒我就要又回到远离土地的城市去。
各位读者,新年好! 过去5年中,围绕食物和农业领域深深浅浅的话题,食通社发布了486篇原创文章,内容跨越了城市和乡村的边界,也打破了学科的藩篱,涵盖食农政策、乡村发展、有机农业、合作经济、食品安全、营…
今年9月,在食通社“再生食物系统分享会”的契机下,我在英国布里斯托拜访了分享会嘉宾林志光,参观了他供职的“西丘分享收获农场”(Sims Hill Shared Harvest)。 值得一提的是,西丘距…
北京丰年庆在我们的想象中,是一个线上线下结合,展览、市集、公共活动应有尽有的可持续生活嘉年华。 然而,好事多磨,一波三折。 原定于11月19日和20日的线下活动因为疫情的冲击而延期。紧接着,11月17…
从广州市区出发一路往北,驶入X287县道后往流溪河水源保护区深入,将近三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隐藏在九曲十八弯的某一个尽头处的自然村——仙娘溪。 “乡村振兴”,意味着乡村遭遇了衰退和落后。即便发达如广州…
过去这两三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性,返乡种地、移居乡村这样的话题也成为媒体热词。 2022年的夏天,食通社来到广州北边的银林村,和这里的返乡青年和新村民们聊了两期播客。 银林村吸…
提起生物多样性,你会想起什么?是濒危的野生动物,是正在消失的红树林,或是被大火威胁的亚马逊雨林? 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光意味着保护地或是具有标志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正在蒙特利尔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